古其铮 | 收录于合集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“编读往来”栏目 | 2023年第13期
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,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特别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,聚焦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改革. 这一改革旨在统一审理知识产权相关的民事、行政和刑事案件,被称为“三审合一”. 本期报道以上海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北的法院为例,展示了各地在这一改革方面的工作特色。
中国法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的组建,并率先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进行了“三审合一”试点改革. 随后的二十多年里,全国各地的法院根据自身特点,积极推进这一改革,并取得了一系列辨识度极高的亮点。
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浙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. 该省去年出台了《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》,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很多先进的做法. 义乌作为中国的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,因其发达的国际商贸活动,知识产权纠纷也相对较多. 因此,义乌法院率先进行了“三审合一”试点工作,并在促进义乌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,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特别的意义,尤其是那些依靠创新技术发展的企业. 然而,由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、周期长,以及地方行政保护有待加强等因素,许多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仍存在顾虑.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浙江省政府在今年的两会上通过了《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》,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特殊政策,以支持企业在创新技术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.
在这样的背景下,义乌法院的知识产权庭需要权衡两个方面的利益。一方面,他们需要维护中国的司法形象,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举措. 另一方面,他们还需要考虑浙江中小微企业发达的地域特点,维护其合法权益.
总的来说,知识产权“三审合一”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,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. 各地法院通过这一改革取得的成果,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树立了榜样,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法律保障. 。